高水平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为大连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添动力

今年6月8日是第17个世界海洋日和第18个全国海洋宣传日,主题为“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。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,近年来,我市坚持陆海统筹、河海联动,以美丽海湾建设为统领,统筹实施陆海污染防治、生态保护修复、亲海环境整治等举措,海湾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升,为我市现代化海洋城市建设筑牢生态根基。据悉,我市近岸海域优良水质率连续5年达97%以上;2024年,老虎滩—棒棰岛岸段、星海湾岸段双双入选国家级美丽海湾名单。

打造水清湾美的环境 挖潜丰富海洋旅游资源

我市以黄渤海攻坚战和近岸海域水质提升为抓手,深入实施入海排污口整治、生态保护修复等8个专项,环境风险防范等2项重点举措和30项工作任务,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。开展“护海净滩”专项行动,深化入海排污口整治。将复州河总氮控制经验复制推广到全市28条河流。通过源头管控,强化“海上环卫”机制体制,完善海陆环卫协同处置体系、狠抓海漂垃圾“三个重点”攻坚整治,持续做好海水养殖设施、材料转型升级及尾水循环综合利用及达标排放。

同时,持续推进“水清滩净、鱼鸥翔集、人海和谐”的美丽海湾建设,充分挖潜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,推进湾区、海滨、海岛、文化资源开发利用,提升海洋文旅产业竞争力。总结、凝练、宣传成功案例经验做法,梯次推进“大而美”的美丽海湾建设,为群众提供更多高品质亲海生态产品。探索挖掘“小而精”的美丽打卡点,逐步挖掘以“海洋+文旅”为重点的“小而精”的(涉海)美丽打卡点,助力打造北方最美滨海休闲旅游带。

守护“蓝色生态” 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

我市不断强化海洋自然保护地管控力度,守护好、维护好大连蛇岛-老铁山候鸟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这一“绿色名片”,加大斑海豹、黑脸琵鹭等珍稀动植物保护。持续开展增殖放流活动。推进“蓝色海湾”整治行动和海岸带保护修复,不断增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、稳定性、持续性。推进庄河市、长海县、太平湾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建设,开展海草床生态修复试点,有效提升海域生态环境。

聚焦“六个建设”目标任务,高标准建设海洋牧场,打造海上“蓝色粮仓”,同步推动近岸海域低标准养殖设施更新淘汰。锚定海洋船舶、装备、生物医药、能源、渔业等新兴产业发展,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,推进海上风电、滩涂光伏、潮汐能等海上新能源建设。以非法违规占用海域、滩涂、岸线问题清理整顿“回头看”,非法海水养殖清理等各类专项行动为重点,清理违法低效用海。加强部门协同,完善工作协调机制,围绕重点区域入海排污口雨污混排滩等场景化开展风险研判评估、应急模拟处置。深入实施松木岛化工园区环境风险防范“一园一策一图”试点。持续开展重点海域生态状况早期预警监测,实施重要滨海湿地外来物种互米花草防控及清理,确保海洋生态安全。

来源: 央广网
打印 关闭

上一篇:

下一篇: